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并对包含中国大陆(34%)、台湾(32%)、越南(46%)等逆差经济体加征大幅对等关税。根据美国白宫公布的政策评估,这一波关税将冲击超过1.6万亿美元(约2.1万亿新元)的进口商品,占全球贸易总量的近7%。特朗普宣称,此举是为了“捍卫美国工人”,但从历史与经济理论观察,此种关税民族主义极可能引发连锁性经济收缩。
像台湾这类出口型的经济体首当其冲,根据台湾财政部统计,2024年台湾对美出口总值达1114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23.4%。其中伺服器、资讯通信设备与半导体为三大核心品项,占对美出口超过六成。虽然半导体晶片被美国列入豁免名单,但伺服器、AI运算设备、通信零组件并未获得同等待遇;换言之,台湾在供应链中段的优势将面临实质削弱。此外,如华硕、联咏等台厂近年积极在美布局,但投资报酬正被税收与政策风险侵蚀。尽管台积电凤凰城厂获美方礼遇,但此种“选择性豁免”凸显的正是台湾对美依存的结构性脆弱。
台湾科技产业或面临研发资本萎缩
若进一步分析产业面向,可见半导体上游如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商,可能受制于美国不对称的出口规范与报复性课税;中游如晶片设计与封测业,则可能因全球资金调整而面临研发资本萎缩;下游整机产品如资讯通信设备与伺服器,将直接面临关税加成的成本转嫁与客户流失。这种对供应链“上下游分离施压”的策略,使台湾的科技产业不仅在贸易层面承受压力,更在研发与资本投资上面临中长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