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旨在终止联邦执法“武器化”的行政命令,声称上届政府利用执法与情报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打击政治对手。虽然批评者认为此命令只是在演戏,但忠实拥护者却为之喝彩,认为这是抵制党派过激行为的大胆立场。然而,在这个法理奇观之下,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涉及能源管道、航运路线、全球贸易和金融资金流的更宏大故事。

国际事务专业的学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不对称经济关系来获取战略优势。对此,阿尔贝特·O·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1945年发表的《国家实力与对外贸易的结构》(National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一书,是20世纪的开创性贡献,显示在不平衡的贸易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强者,可借助自身优势逼迫弱的一方做出政治让步。同样,1980年代,戴维·A·鲍德温(David A. Baldwin)的《经济方略》(Economic Statecraft)一书列举多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杠杆,认为制裁、援助和贸易激励措施,可以发挥与军事力量相同的胁迫作用。

在接下来10年中,爱德华·勒特韦克(Edward Luttwak)发表了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认为冷战结束后,经济竞争已取代军事冲突,成为大国竞争的主要舞台。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和平,但这一观点在21世纪初开始受到新的质疑,批评者认为,这种“自由主义幻想”掩盖经济实力失衡所带来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