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下,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工具。这个观点不是逻辑命题,而是事况陈述。对于事况陈述,应历史地看待。过去为真,不等于现在为真,更不等于未来为真。放在数十年前,观点成立,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美债的增加,美元经济已演变为美债经济。美债经济已沦为史上最大庞氏骗局——美债庞氏骗局。

巨额美债缺乏偿还能力

美国国债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美国综合国力的历史峰值其实是二战后至1970年代初。彼时,美国在商品、资本、科技、政治等领域全方位对外输出,并且美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很低。只不过,由于美苏争霸,峰值被遮蔽,以致很多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代及21世纪初,才是美国综合国力的峰值。实际上,后者是对手犯错的结果,但对手的错误不能证明自己正确。冷战结束不但没有促使美国从纵向比较的角度完善自身,反而导致美债庞氏骗局日益膨胀。

以1970年为参照,此后美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及规模发生巨大变化。最重要的表现是:商品出口尤其是工业品出口大幅减少。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这一变化是美国自觉设计的结果。作为全球化主要倡导者,对于全球分工体系,美国的战略是把中低端产业外包给印度、中国、墨西哥等国家,自己则主要控制高科技、知识产权、品牌等高利润的高端产业。请注意,特朗普首次任总统时便强烈批评的美国中低端产业外移问题(产业空心化),恰是2005年被广泛颂扬的全球化成果。但是,仅仅10年,河东河西,沧海桑田。顺便指出,在美国的全球化设计中,印度才是世界工厂角色,而非中国。不料,中国却成了世界工厂,成为美国全球化设计版本中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