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新经济特区(JS-SEZ)的构想,无疑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经济合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以炼油、石化和数据中心为支柱的产业蓝图,既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雄心,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如何在工业扩张与碳中和目标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或许,一场关于能源未来的深度对话,正在这里悄然酝酿。

对新加坡而言,能源安全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95%的电力依赖进口天然气的现实,不仅让这个城市国家在全球化石能源市场中如履薄冰,更使其净零排放承诺显得尤为迫切。根据预测,未来10年电力需求将攀升三成,这一数字背后,是科技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

隔岸相望的马来西亚,也同样面临转型阵痛。柔佛州作为外资涌入的热土,数据中心与重工业的勃兴推高了能源需求。尽管政府计划在2035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0%,但风光(编按: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储能的成本瓶颈,仍让工业界对“稳定供电”这一基本诉求心存隐忧。如何在满足增长需求的同时守住气候承诺,成为一道复杂的算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