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梵蒂冈城西斯廷教堂的烟囱冒出白烟,天主教会迎来新任教宗良十四世。他将领导这个拥有千年传统的宗教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就在选举教宗的闭门会议召开前夕,法国《十字报》于5月6日刊登了捷克神学家兼宗教学者托马斯·哈利克(Tomas Halik)的一篇专文,题为《教会必须迈向更成熟的基督信仰》。哈利克的论点揭示出,社会变迁对宗教机构与信仰实践构成的深层挑战,不仅体现了神学思维的进程,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信仰所面临的危机。

在“后世俗化”时代,宗教的角色正在经历质的转变。过去,信仰通常被视为族群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生于某一特定宗教传统之中,往往不须选择,甚至无从选择。这种文化性的信仰形态,在20世纪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社会学家彼得·伯格(Peter Berger)与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宗教正逐渐变得“选择化”(optionalized)与“个人化”(privatized)。换句话说,信仰不再只是文化身份的延续,而是个体对灵性渴望与伦理召唤主动回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