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大选无论是执政党或在野党候选人,都是新人涌现,一扫多年前年轻人鲜少要挺身从政的印象;而且从学历和专业经历来看,在野党候选人的素质也普遍有所提高。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说明两点:一、新加坡的政治气候有所宽松,更多高学历专业人士勇于踏出从政的第一步;二、年轻一代参与讨论、规划和建设国家的意愿比以往高,他们希望能在国家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声。

在这场竞选活动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和在野党施展浑身解数,希望能拉到最多选票。对许多在野党候选人而言,即使无法赢得选战,能在大选中拉近与执政党候选人的票数差距,也虽败犹荣。因为他们相信,票数差距越小,执政党为了挽回民心,会在接下来五年于选区建设中下更大的功夫。更何况,与当选票数差距最小的在野党候选人,还有机会进入国会成为非选区议员。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硝烟滚滚、场面火爆的竞选演说相比,我从本届竞选活动中看到一些实质的改变。首先,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候选人,大都能在竞选演说时发挥民主选举精神,心平气和地陈述党纲或政见,而不是在言语和声势上无理攻击其他政党和候选人。有理不在声高,国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温和与激进,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