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希望借此唤起世人阅读的兴趣以及对著作权的重视。在新加坡,人们把这个节日称为“世界书香日”,每年4月、5月期间都有很多阅读推广活动。前不久,一场由国家图书馆和行知文教中心、文心书院,以及友谊书斋等机构联办的书香日活动,吸引很多在职教师和关心教育的人。表面上看,读书会的主题是对《AI时代的教育》这本书的解读,实际上却成功建构一个思想交汇的空间。
在小学生都已经学会使用AI的时代,知识仿佛触手可及。老师到底还要教什么?又要怎么教?AI随时可以提供答案的话,人类还需要学习吗?《AI时代的教育》是全球非营利组织“课程重新设计中心”机构专家的著作,新加坡文心书院的朱海滨在国家图书馆讲解这本书时,对现场听众提出一系列问题,也是这本书里提出的重要问题。
在AI时代里,教育的目标为何?很多听众都想到“智慧”一词,与写书的专家学者不谋而合,大家都认同“智慧是教育的永恒目标”。可是,什么是智慧呢?朱海滨启发大家不断思考,并于线上输入答案,然后,他用AI工具即时统计和分析,形象地呈现结果。屏幕上字最大的就是现场最多人输入的,从大到小逐次是“远见”“洞察力”“睿智”“明辨是非”“判断力”“沟通能力”“情商”“智商”等等60多个词汇,其中多数都不涉及单纯的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