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以来,上世纪的美苏冷战历史,重新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去年网飞(Netflix)播出的纪录片《转折点:原子弹与冷战》,以及不久前面世的新书《冷战世界:1945年至1991年》,就获得不错的反响。美苏冷战的历史如此受到青睐,除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局势所产生的联想之外,也与这些年对那段左右上世纪下半期国际局势的大国冷战关系获得重新解读有关。
美苏冷战在1989年德国柏林围墙倒塌以后的相当时间内,被西方各界解读为民主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胜利,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对苏联阵营的集体计划经济的胜利,甚至有观点还借鉴美国总统里根对苏联冠之以“邪恶帝国”的概念,将苏联1990年代初解体视为正义战胜邪恶力量的体现。在冷战结束后不久,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的面世,更把西方当时对于冷战结束的积极解读,发挥到极点,推向最高境界。
直到2005年,仍有学者秉承传统来解读美苏冷战,例如历史学家加迪斯(John Gaddis)在那年出版的《冷战:新历史》就指出,苏联领袖斯大林的意图从来就不是寻求势力平衡,他的目标“与希特勒一样要彻底统治欧洲大陆”。可是,这样的解读即便在当时来看,都已经开始难掩论点肤浅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