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家庭聚会、朋友闲聊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家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几分、第几名啊?”“我孩子不像别人家的那么争气,真丢脸!”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如同无形的压力,悄然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和许多亚洲社会一样,新加坡人十分重视面子,无论是家庭、社交场合,还是个人声誉,都深受这一价值观影响。

在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社会,不同语言对“丢脸”的表达各不相同;华语的丢脸、马来语的malu、福建话的paiseh,甚至新加坡式英语的lose face,都因语言背景和情境而带有微妙的差异。

然而,维持一个体面或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面形象,有时会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情感上的。许多孩子也在家长群的隐形攀比、“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孩子似乎比过去更敏感,对批评容易过度反应,甚至将中性评价解读为负面指责,进而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面对竞争压力,培养孩子的韧性并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不因小挫折而过分在意他人眼光,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