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经过短短几天的会谈,由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率领的代表团就达成重大协议,双方决定将此前高达125%的相互加征的惩罚性关税,大幅下调至10%,显著缓和紧张局势。然而,美国仍保留部分对中国的额外关税措施,包括因芬太尼问题加征的20%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同意暂停或取消此前对美实施的非关税报复措施,例如限制关键矿产出口等。

这次谈判的成果超出许多人预期。此前舆论普遍认为,短短一个周末的磋商,不可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甚至不少评论认为,这场贸易战原本就是冲着击垮中国来的。然而,若扣除芬太尼相关关税后,美国对中国的整体关税,实际上已接近对多数国家设定的10%基准税率。我相信,芬太尼问题始终也会得到解决。

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我在4月10日《联合早报·言论》的文章《中国硬杠美国,全球贸易大战鹿死谁手?》中明确指出:“如果有人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纯属意识形态作祟,仅仅针对中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关税政策的本质只有两个目标:第一,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第二,增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借此缓解严重的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