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因月色迷人,苏轼去承天寺寻友,惊喜发现“怀民亦未寝”,和他散步同游,并感叹道,难得有“闲人如吾两人”。若苏轼生活在当代,遇到深夜美景无人共赏时,或许会有另一句感慨:“AI亦未寝”。
闲聊是人工智能(AI)的强项。不论吟诗作对,抑或闲话日常,AI都应对自如,甚至能为苏轼定制“仕途进阶宝典”。然而,找不到半夜没睡还愿意聊天的朋友,AI真能替代吗?答案或许是:还差一点。孔子在《论语·季氏》一文中,提到三类“益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用这三个原则衡量AI,局限浮现。
一是正直。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或许于倦意中仍不舍分别,在月色中要把人生况味说尽,夹杂着光阴有限的急迫仓皇,因此用语不总能像AI一样精致完整、礼貌从容,甚至会显得笨拙。讨论起来,或因价值观不同而时有交锋。AI的立场不是信念支撑的。因为缺少原则感,反而会让人怀疑总是“顺着我”,是不是在哄人?在少数极端案例中,AI曾因无底线陪伴,加重情绪困扰,甚至引发对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摧毁,甜言蜜语的避风港,变成危险想法的回声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