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波兰总统选举证明,在选民眼中,决定候选人命运的并非候选人的政纲、个人魅力、个人成就,甚至并非他们过往的光辉或阴暗面。决定性因素是伴随他们的政治叙事,以及他们是否属于正确的选民群体。

这场选举会带来什么后果?在国内政治方面,这意味着政府将继续与一位有权阻止法律通过的敌对总统艰难共存。在国际领域,波兰政治肯定不会偏离遏制俄罗斯,和进一步加强北约防御能力的轨道,但对乌克兰的态度将有所冷却。在北约和欧盟内部关系方面,可以预见一场艰难的对话——法律与公正党及所支持的候选人纳夫罗茨基,是亲特朗普、亲美的政党。尽管波兰政府立场明确,但由此政治上产生双声道,将削弱欧盟独立于美国、建立军事独立和一体化计划的能力。也很难指望巴黎—柏林—华沙三角地区的合作能够持续发展。“防止欧盟委员会特权扩张”也是新总统宣布的外交政策口号之一。波兰要退出欧盟吗?绝对不是——然而,在接下来两年里,我们将有一个支持欧盟的政府,和一位至少公开表示怀疑欧盟的总统。

自1989年至1990年政治变革以来,波兰历届总统选举都没有像今年6月1日的选举那样吸引如此多的选民——71.6%去投票。在第二轮选举中,华沙市长兼执政党公民联盟副主席拉法乌·特扎斯科夫斯基(53岁),对阵卡罗尔·纳夫罗茨基(42岁)。纳夫罗茨基自称是公民候选人,他的竞选活动主要依靠波兰最强大的保守派政治力量支持。10年前,这股力量促成现任总统安杰伊·杜达的上台;纳夫罗茨基也得到目前波兰最大反对党法律与公正党的支持。两位候选人都获得超过1000万张选票。新总统以仅1.78个百分点的历史最小差距当选。此次选举的流行口号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