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担任新加坡文学奖华文诗歌组评审期间,作者张森林深切感受到母语文学创作在本地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若干语种与组别的入围作品数量严重不足,尤以马来文和淡米尔文的非虚构与诗歌类最为明显。虽然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整体母语文学生态的局限,但身为华文从业者,我更不能忽视华文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失衡”现象:有创作,也有出版,唯独读者群始终难以有效拓展。
因此,《母语作品阅读月创设刍议》(6月2日言论版)一文提出的从教育体系着手,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培育母语阅读兴趣的倡议,正是一剂切中要害的良方。本文愿进一步回应此文,并结合现有政策与文化资源,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建议——“全国母语阅读月”校园计划,期望从根本上拓展本地华文读者群,重建母语文化自信。
首先,“全国母语阅读月”校园计划宜由教育部主导统筹,并联合多个机构分工合作。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可负责策划活动主题与读物推荐清单;国家艺术理事会则可遴选并支持本地母语作家参与校园巡回分享;新加坡书籍理事会可协调出版社与校园之间的资源调配;幼儿培育署和各小学母语部门则负责执行校园内的活动,包括时间安排与亲子读书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