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李在明这位出身寒门的韩国总统在国会宣誓就职后,立即宣布将总统办公室迁回青瓦台,终结尹锡悦时代的“龙山实验”。这一决策背后,既有对安全隐患的现实考量,也暗含对韩国政治传统的回归与对“青瓦台魔咒”的挑战。

青瓦台自1948年成为总统府以来,始终是韩国政治的核心象征,主楼屋顶覆盖的15万块青瓦,以传统“八字形”曲线勾勒出威严的轮廓;总统办公室内悬挂的历任领导人画像,则无声地诉说着韩国民主转型的坎坷历程。李在明踏入这片空间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尹锡悦时期留下的开放痕迹——主楼一层的第一夫人办公室,已改为展示历任总统服饰的展厅;二楼总统办公室的会客区,摆放着文在寅时期朝韩首脑会晤的纪念照片。这种空间改造,既是对尹锡悦“去权威化”政策的延续,也为李在明的“平民总统”形象提供叙事素材。

不过,李在明更关注的是青瓦台的战略价值。他在就职演讲中强调,青瓦台背靠北岳山、俯瞰汉江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守护国家安危的天然堡垒”。相较于龙山总统府,青瓦台的地下掩体系统更完善,周边军事部署更密集,这对面临朝核威胁的韩国而言至关重要。此外,青瓦台的传统韩屋建筑群——如用于非正式外交的常春斋、象征亲民的绿地园——为李在明推行“对话优先”的外交政策提供文化支点。他计划在此接待朝鲜代表团,重现文在寅时期“板门店之春”的和解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