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中国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以来,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每一代“爱国青年”,命运不仅始终都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政治命题紧密相连,且还高度依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即建立在邓小平1978年改革开放路线基础之上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直至2018年美中新冷战爆发,延续40年之久的改革开放以“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思想引导,分别历经邓小平时期的中美建交、江泽民时期的中国入世、胡锦涛时期的大国崛起和习近平时期的民族复兴。期间,寒窗苦读十余载且渴望一朝鲤跃龙门的大学生,一直都是被寄予厚望的群体兼对象,不是国之栋梁,就是族之希望,乃中国特色之“沿海—边疆”陆海横向民族国家建构模式的核心支柱与关键动力,以及长期所需之战略保障。
但伴随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大学生群体面对内外政经环境史无前例的巨变。中国沿海工业核心区在此次大国博弈中首当其冲且不堪重负,延续40年的“毕业即就业”被意想不到的“毕业即失业”所取代,寒窗苦读与吃苦耐劳已不再是高考才子实现“命运反转”或“底层翻身”的最佳且最有效途径。“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政治命题在此背景下再度成为社会乃至全球的核心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