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成功,广泛被全球归功于它独特而高效的“精英治理模式”。从独立之初,国家便强调通过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政府体系,以专业精神和技术理性推进国家建设。这一体制确实取得卓越成就,无论在经济、教育、城市治理还是国际信誉方面,新加坡都稳居前列。然而,随着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口构成日益多元,这套治理逻辑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首先,精英的选拔机制本身是否足够开放和多元?当前,大多数政治与行政精英,仍然来自本地精英学校系统,往往通过小学、中学至大学的连续选拔机制,并在完成海外名校深造后进入公务系统。这种轨迹虽然保障治理者的能力和稳定性,但也形成某种“精英闭环”。他们鲜有与基层民众、外籍劳工、低收入家庭乃至新移民直接互动的机会。
新加坡长期依赖外籍劳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服务、制造与家政等行业。这些人虽非公民,却构成国家经济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每年也有数以万计的外籍人士通过各类渠道转为永久居民乃至公民,逐步参与到国家的政治和公共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