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中,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正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过去10年,美国因政策更迭带来的不确定性,在ESG推进中步履维艰;中国则凭借政策连贯性和产业升级红利,实现在该领域的快速崛起。如今,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全球面前:中国能否突破西方的既有话语体系,成为全球ESG的引领者?

美国的ESG政策发展深受政党轮替影响。特朗普政府第一个任期(2017年至2021年)退出《巴黎协定》,放松环境监管,引发全球对美国在气候治理领域承诺的严重质疑。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美国碳排放量上升1.3%,而同期欧盟下降4%。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传导至资本市场。晨星数据显示,2019年ESG基金资金净流入同比下降30%,大型能源企业更公开抵制ESG投资理念。

虽然拜登政府试图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措施重振清洁能源,但国内政治极化愈演愈烈。共和党主政州接连出台反ESG立法,导致超过600亿美元(约772亿新元)从可持续资产中撤出。2025年1月,特朗普再次就任总统,宣布美国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并重启“钻吧,宝贝,钻吧(Drill, Baby, Drill)”政策,强化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依赖。同时,削弱DEI计划、松绑SEC气候信息披露规定,进一步动摇美国ESG政策的制度根基。这种剧烈的政策波动,不仅削弱企业长期投资信心,也严重损害美国在全球ESG体系中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