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人士赵敏在首都戏院聆听城市阅读节讲座,写下一篇《听王安忆谈不怕人工智能》(7月8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引述这位上海著名作家的话说,人工智能(AI)可以“生成内容”,却无法“创作灵魂”;AI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复杂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王安忆说,“我一点都不怕AI”。
本人作为一名读者,觉得作家的话深得我心。因为在最近,文友给我提供利用人工智能来评赏文学创作的实例,令我眼界大开,同时也引起我在这方面的思辨与回想。
机器人的标准套路
近日,文友余宁(余丽娟)给我邮寄两本诗集和一本文集,征求我的读后感。正当我捧读咀嚼之际,她又通过WhatsApp传来两首诗作,并附上AI评赏后得到的文案让我参考。无独有偶,在城市阅读节期间,我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请诗人语凡(曾国平)签名留念的《海,吃人鱼与吃它的人》诗集中,也发现诗人通过AI评析他的《海洋》一诗。心想在狮城写作界之间,AI这玩意儿或已到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