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与多边协定和自由贸易体制保持距离,倾向保护主义。相反,中国却在国际社会扮演“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捍卫者”的角色。例如,在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明“支持经济全球化”,呼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但是,实际上中国所采取的通商政策和外交手法却大相径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贴政策的不透明性、对国有企业过度扶持、不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通报义务,以及采取近似经济威胁的限制进口措施。自2018年以来,中国以澳大利亚提出对冠病疫情起源调查为由,对澳洲的葡萄酒、牛肉、大麦等实施进口限制;此外,还对和台湾加强友好关系的立陶宛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健康”和“维护国家安全”,其实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借世贸组织规则之名,行诡辩之实。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确保通商制度的透明性、实施统一运用、导入司法审查制度。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10条和第六条,所有贸易配套措施应当公开、同等适用于国内外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