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治极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地,从美国的特朗普现象到欧洲极右派崛起,无不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对立与冲突。在台湾,此趋势便体现在当前这波“大罢免”运动,已然成为台湾近年民主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其对台湾的长远团结与稳定,已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选举与罢免,在动员的心理上存在根本差异。一场健康的选举,本质可以是正向的,选民因为欣赏某位政治人物的理念、认同他提出的政策,或单纯只是因为喜欢这个政治人物而投下支持票。因此,选民的核心动机是“选择”与“认同”,不必然须要透过攻击或否定其他候选人来完成。
然而,罢免的发动机制却是截然相反的负向动员。它的基础即为“反对”,罢免方必须穷尽一切力量,集中论述被罢免者在道德、能力或政治立场上的种种不是,以说服选民收回先前赋予的授权及签订的“契约”。因此,罢免的过程几乎必然伴随着高度的对抗性、攻击性与否定性。相较于选举中,选民可在多个候选人中权衡并做出选择,罢免则是将所有政治能量简化并聚焦于对单一政治人物的支持或反对,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极易催化选民的敌我意识,将理性的公共讨论推向情绪化的仇恨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