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企业论坛都在谈论人工智能(AI)、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与数码转型等议题,不少大型上市公司也都在强化董事会的多元化结构,以应对更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然而,除了大型上市公司,本地众多中小企业是否也能从“独立董事思维”中获得启发?

独立董事的真正价值,从来不只是履行合规责任,更是在企业经营层之外,提供超越内部视角的“第三只眼”。他们拥有较高的独立性,不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也不像顾问那样按项目收费,因此更能以长远、宏观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时甚至扮演“逆向思考”的角色,挑战企业主的盲点与惯性思维。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普遍以任务导向、快速见效为主,很多策略往往来自“听别人讲座”“朋友建议”或“看别人做得不错”,模仿照搬。但企业所处的行业、阶段、资源背景各有不同,若缺乏外部独立声音与系统性评估,很容易陷入“听了马上做,做了马上换”的循环,最终疲于奔命,却看不见长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