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全球舞台上,冲突与动荡持续延烧。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僵局未解;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对抗加剧,与伊朗的紧张关系频频引发区域震荡;南亚的印巴冲突虽暂时平息,潜在火药味犹存。就在这乱局中,7月24日,泰国与柬埔寨在塔莫安通寺(Prasat Ta Muen Thom)爆发近年最严重的边境交火,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数万居民流离失所。这场冲突不仅是两国数世纪领土争端的延续,更在中美地缘博弈的背景下,为东南亚稳定投下新变数。本文从历史根源、当前危机及国际背景三方面,剖析冲突的成因与未来走向。

历史根源:高棉遗迹与民族认同纠葛

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争端核心,在于高棉帝国遗迹的归属权,尤以位于泰国素林府与柬埔寨奥多棉吉省交界的塔莫安通寺为焦点。这座寺庙源自9至15世纪的高棉帝国,其文化影响覆盖今日泰国东北部与柬埔寨全境。帝国衰落后,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1351年至1767年)与暹罗王国逐渐并吞高棉领土。1907年,法国殖民柬埔寨与暹罗签订边界协议,以分水岭为基准划界,但受限于当时测量技术,塔莫安通寺及柏威夏寺被划入柬埔寨,尽管地理上更靠近泰国天然边界,因而埋下争端根源。

1962年,国际法院基于1907年地图的合法性,裁定柏威夏寺属柬埔寨,但泰国认为地图违反分水岭原则,仅勉强接受。塔莫安通寺的归属问题则悬而未决,成为两国民族主义的引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