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周陆续读了言论版多篇关于汉语拼音、籍贯方言音译姓氏等寻根溯源的评论,深感获益良多之余,也萌生一点个人心得,权当狗尾续貂。
对于寻根这码事,在汉语拼音和方言音译姓氏的选择上,个人比较偏向后者,但同时也认为必须注意战乱时代因送养、领养、移民等因素所产生的姓氏异化现象。笔者本身就有三级堂亲,因先祖在百多年前战乱时使用张姓护照出海下南洋,以致“法律姓氏”(张)和“生物姓氏”(宋)不相符。这一类特殊案例的后人在寻根路上,还须多费心思,找出姓氏的生物历史真实性;想真正做到溯源,除了依赖姓氏,还必须多方依据家族族谱(族谱也可能会出错)、祖籍地实地考察、历史迁徙数据或宗祠提供的讯息,甚至可依据基因组图谱寻根。
目前通用的华人姓氏共有6000多个,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统计,按中国人口数量排名的2020年百家姓排行榜,王李张刘陈为五大姓氏,笔者的宋氏排名第24,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就如言论版多位作者所言,不同籍贯的姓氏英文拼音可能会不一样;宋氏一般常见的是Song(比如笔者)和Soong(比如宋美龄),其他较少见的有Sung(老一辈香港移民)拼法。还有许多姓氏各依据籍贯拼写,比如“王”姓福建人和广东人分别为Ong和Wong、姓“张”的福建人、广东人和潮州人可以是Teoh、Cheung和Teo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