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60岁了。想起教书时,每逢国庆,全校师生齐声高唱“One People,One Nation,One Singapore”(《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那熟悉的旋律至今仍在心中回荡。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集体情感的凝聚,是对“我们是谁”的温柔提示。

身处这个由多元族群、宗教与语言交织而成的国家,类似的瞬间常常让我思索:人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新加坡人”这一身份的?这一身份能否超越差异,成为一种彼此认同的纽带?

本文希望从一个熟悉但仍带点观察者视角的立场,谈一谈“新式英语”(Singlish)这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在新加坡国族建构中的细微作用。我理解这个议题的敏感,也希望读者能将本文理解为一个曾长期工作和居住在新加坡,并热爱新加坡的人所提出的诚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