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飞驰的京沪高铁上,看着邻座儿童吃着薯片,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脸上表情变幻,笔者不禁想起2017年谈话节目《十三邀》中媒体人马东说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只有5%的人有愿望去积累知识,了解过去,另外95%的人就是在活着,只是在生活,只不过这95%的人,今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媒体的权力……
马东的判断也许更多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的观察,社会学数据也未必精确。但有一点是切中要害的:这些“只是在生活”的大多数人,就像这位天真活泼的儿童,思维缺少现代科学和逻辑学的严格训练,他们更多是根据直觉和有限的经历,对历史做出判断。
中华民族在二战中与法西斯日本进行艰苦的14年战争,付出巨大代价,但是至今中国人似乎依然无法准确把握这段历史,尤其是对于大部分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似乎只有仇恨。笔者注意到最近上映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照相馆》,再次在民众心中掀起民族主义波澜,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影片相关评论区,又是一片喊杀喊打的恶狠狠言论。时不时,笔者也会看到一些新旧视频,显示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也有一些学者和媒体对于法西斯时代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持否认甚至赞扬的判断。中日双方各自的历史认知,是否会映射到今天两国的政经关系中?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这样的认知和内心深处的敌对情绪,是否会始终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