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校还没有完全谢幕的个人求学时代,长辈对受英文教育的“读红毛册”华人,总有一股不以为然的情绪,不是蔑称他们“呷甘丹”(马铃薯的马来语,不吃华人米饭之谓),就是嘲笑他们“红毛直”,觉得他们说话行事直来直往,缺乏华人传统文化“为尊者讳”的委婉细致,彬彬有礼。

在如今华文教育退场,大部分国人都是双语制度产物的时代,于建国60周年国庆之际回看,“红毛直”或许并非缺点,恐怕还更贴近现代文明的道德标准,甚至还可能隐藏着新加坡建国成功的底层逻辑。

印象中,“读红毛册”的华人相对较少讲情面,最常听到的口头禅就是“law by law”(照章行事),黑白分明,没有拐弯抹角的余地。对于习惯“情先于理、理先于法”“见面三分情”的传统华人,这简直就是野蛮人行径。而且,不少“读红毛册”的同时也“呷皇教”,取英文教名,相信“天父”,坐实了“无父无君”的非我族类指控。当然,这不等于“呷皇教”的就不受华文教育——在华语之外,本地有一些教会还用方言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