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本地大学教历史的友人传来新闻:“长期求职、回音寥寥:调查显示,新加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面临困难”,他纳闷,新加坡经济相对强劲,为何本地大学生(尤其是本地生)对于在未来六个月内能否找到工作缺乏信心。

然后,我在亚洲人工智能学会(Asia AI Association)的讨论群组中,收到这条新闻:“新加坡在全球AI指数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中国。”

我直观的解释是,AI对新加坡毕业生的冲击,比全世界都明显而可怕,原因包括:一、新加坡经济强大开放且高度国际化,因此大型、跨国企业AI转型速度更快,低技术工种可以外包的不会在本地聘请,导致对本地初阶人才库要求更高,影响更为迅速;二、本地一些中小企业多年来经营状况苟延残喘,只能依靠政府补助勉强维生,保守的不敢扩张,有魄力远见的近年申请政府AI技能提升补助,支援现有雇员,对无经验、叫价高的新毕业生需求低;三、不像中美大国有土地和强大内需,新加坡模式选择不多,难以发展强劲的本地商业网络/求财手段,只好举国向高端科技发展,当中难免要终身学习,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