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到底是多久,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判断。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通常指的是从出生到生育下一代所需的平均时间,也就是25年到30年左右。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说则更短,或许只有15年到20年,指的是一群在相同历史时期出生和成长、共享相似文化经历和价值观的人,更贴近于一个概念而非精确的时间段。比如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我们与祖父母之间隔了一代人;从文化角度来说,我的外婆出生于1935年,当时在西方,她的同龄人算是“沉默的一代”。但她的成长经历被完全不同的历史大潮所塑造,残酷性和复杂性远超西方同龄人。

本文见报的时候,外婆迎来她90岁生日。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她经历过抗日战争,见证改革开放,自己的孩子都成家立业,生生不息。虽然身体到了暮年,但外婆在精神上依然像个年轻人活着。

就拿刷手机来说,躺在床上刷社交媒体至深夜,印象中往往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对于外婆来说,这也是她每晚的常态。或许是老人家睡不着,或许是小视频的内容太吸引人,两者互为因果,导致半夜我常常能听见外婆房里传来的各种AI解说,从门缝里看到平板屏幕的亮光。有时候我会想,还好她老人家没注册抖音,否则在算法的进一步加持下,她的社媒瘾只会越来越重。很难想象一名快要百岁的老人,会被Z世代的社媒带来多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