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达曼总统在9月5日的施政方针演说中,有一段谈到要确保我国社会流动性的持续和保护弱势群体。他指出,随着社会日趋成熟,财富可能固化,不平等现象也可能会自我持续。这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特权代代相传,而弱势者则越来越难以脱困。我们不能让这样的趋势在新加坡生根,而必须找出实际可行的办法缩小差距。

这番话反映新加坡社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从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穷二白,逐渐形成橄榄形社会,即中产者占大多数,极富和极贫则为少数,而不是贫富悬殊和对立。理论上这是一个较稳定的社会。不过,近几年来,情况又有了改变,人们开始讨论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也包括社会流动性问题,以及向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唯才主义”(meritocracy)是否已产生异化现象。

过去的想法是,只要机会平等,其余的就看个人努力和本事(包括天赋),这是最公平的做法。但现在发现,经过几十年发展后,那些在公平制度下的成功者,逐渐聚集财富和社会资源,家庭的优越条件能使他们的子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则很可能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