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交通管理模式一直被视作全球交通治理的典范,尤其在拥堵控制、效率提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成效显著。近10年来,台北市长蒋万安、桃园市长张善政、台南市长黄伟哲、台中前市长林佳龙和台北前市长柯文哲等不分党派的台湾县市首长,接连到新加坡考察,旨在借鉴成功经验,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如道路拥堵、电单车泛滥及行人安全隐患。

新加坡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成功解决交通问题。早在1990年代,政府便意识到人口和车辆的快速增长,将给道路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果断推出拥车证(COE)制度。购车者先获取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价格通过竞标决定。高昂的费用有效限制车辆增长,避免道路被私家车过度占用。对于像台北这样的人口密集城市而言,这种从源头控制的做法极具吸引力,能够有效缓解车满为患的困境。

公路电子收费(ERP)是新加坡另一项重要创新。在繁忙路段和高峰时段实时调整收费标准,车速越慢,收费越高,引导车辆选择绕行或利用公共交通。这种市场化机制不仅缓解高峰期间的拥堵,还通过经济杠杆,改变居民的出行习惯。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若台北、高雄等城市能引入类似ERP的机制,将有助于抑制短途驾车需求,促进出行结构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