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作为一个曾经在二战时期被侵占和践踏的小岛,我们也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二战。
每年2月15日(新加坡在1942年这一天沦陷,恰逢大年初一),我们都会在蒙难人民纪念碑举行庄严的悼念仪式,缅怀日本占领时期被日军残杀的数以万计死难者,出席者包括民间团体、政府部长、现役军人、学生、死难者的后代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使节。这一天也因此被定为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下午6点20分全岛鸣响悠长凄厉的警报,提醒国人铭记历史上的这一天;9月15日是光复后盟军正式接管新加坡的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同一时间也鸣响警报,铭记和平的到来。此外,9月12日是日军在新加坡正式向盟军投降的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会举行纪念仪式,参加者包括本地退伍军人、学生军和童子军,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和英国的最高专员公署人员,以及日本大使馆的代表。除了这些纪念仪式,国家文物局今年9月也举办讲座和导览活动,纪念日军投降80周年,促进公众对二战历史的了解和反思。
但今年最“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无疑是8月31日在滨海艺术中心举行的《黄河大合唱》盛大演出了。最近20年来,新加坡华乐团和养正校友会每隔10年,都会配合养正小学周年校庆,联合呈献这部中国著名抗战歌乐作品,自2005年以来已经举行三次。在本地公演《黄河大合唱》名正言顺,除了乐曲是由养正校友冼星海创作的这层意义之外,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新加坡人民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曾经扮演过积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