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强调“我们为先”,会不会让“我”吃亏或被忽视?成全大我,一定会牺牲小我吗?要求人人以“我们为先”,会不会给人太大压力?有哪些方法,能让人先体验到“我们为先”的美好,让“我”心甘情愿拥抱“我们”的新生活?
最近,黄循财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为先”(We-First)或“我们优先于我”(“We” before “Me”)的理念,引发广泛讨论。他解释,这意味着追求集体利益而非只顾个人私利,同时尊重个人差异。他指出,当“我们”强大时,“我”才能蓬勃发展;因此,我们既要拥抱个性,也要彼此扶持,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幅愿景固然令人向往,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差距——许多人仍“以我为先”,只顾私利;而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又常忽视差异,未能鼓励发挥个性。若要推动社会走向“我们为先”,单靠道德劝说效果有限。我建议,多示范“我们为先”的美好体验,让民众发现那样的生活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