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终于结束了。以色列人质获得释放,与亲人相拥而泣;加沙的居民踏上回归之路,推着破旧的行李箱,穿过一片片焦土,试图在断壁残垣间重新安顿生活。一切都似乎回到和平的起点。然而,这只是另一场考验的开始。以哈战争之后,如何治理、谁来治理、治理到什么程度,将决定巴勒斯坦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随着停火协议生效,战后巴勒斯坦的治理方案再次成为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20点和平计划”描绘了一幅过渡期蓝图:由技术官僚组成的巴勒斯坦委员会负责民政事务,在“和平委员会”的监督下运作,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完成改革后再行移交政权。纸面上,这一方案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甚至带有几分“技术治理”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现实中,这一计划却隐藏着三重陷阱:合法性、可操作性与安全秩序。

要理解其中的困难,不妨回望近20年来,中东其他国家的战后治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