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10月底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并将于明年初访华,据称他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对华贸易的三大首要关切。中美元首峰会能否解决这三大问题,既取决于双方手中的牌究竟有多大杀伤力,也取决于战术,这两者决定了这场贸易主导权之争的胜负。
美国牌多但对中国失之于四个低估
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货物需求方、留学生接收国、中国对美技术的依赖,到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服从度远高于对中国的服从度,特朗普政府计算了美国在对华贸易战中握有的大小王牌,但对中国方面却失之于四个低估,这体现在:低估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程度。简言之,2019年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时意识到《中国制造2025》将带给美国的挑战,美国将这计划斥之为“中国仿制、偷盗、剽窃美国技术之集大成”,认为中国用从美国偷去的技术发展上述产业,让美国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是对美国利益的严重伤害。这是对华贸易战的两大理由之一。
在美国压力下,北京被迫在2019年放弃《中国制造2025》,但很快不事声张地成立了规模为210亿美元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对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力装备这三个领域进行投资,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加中国的出口产品库,电动汽车只是其中一项。这一早在2015年就开始启动的再实业化过程,我概括为“中国经济脱虚向实”。可以说特朗普意识到中国的“新三样”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带给西方制造业的挑战,但他对美国经济对华依赖度估计不足,包括对中国在稀土产业的垄断地位估计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