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英国,人们马上联想到英超、温布登网球赛、F1方程式赛车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还有历史古迹、园林、古堡和大英博物馆等等。英国的教育学府更是许多家长和学子向往的深造之地。当地特别是伦敦的房地产,即便经历英国脱欧的一定冲击,依旧受到不少企业和投资者的青睐。可以说,大英帝国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但英国的软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英国软实力在许多方面,都与构成上流社会相当部分的公爵等贵族阶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群人或是许多景点的业主或看管者,或是许多赛事(足球也许是例外)的常客。他们仍然具有奇异魅力,不时成为当地媒体的焦点,近几年,围绕着他们的英剧《唐顿庄园》和《王冠》的高收视率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与财富曾经赢得人们尊重;只是,上世纪末资本市场飞跃发展,造就不少白手起家的新贵,进一步刺激贫富悬殊局面更严重;再加上贵族自身的种种问题,英国社会如今对他们的尊重已大不如前。

早在28年前,美国家喻户晓的旅游传记作家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就已经指出这些英国贵族所面对的窘境。布赖森在《“小不列颠”札记》(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写到游览位于牛津郡的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时,就批评这样奢华的官邸,作为第一代马尔伯勒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的乡间邸宅,与这位公爵在1704年布莱尼姆战役中,率领英军对法军所取得的零星胜利,并不匹配。“更不可思议的是,近300年后,公爵的继承人可以在庭院摆满小火车和充气城堡,收取门票,享受不劳而获的等级和特权,仅仅因为一位远祖拥有不值一提的打仗天赋。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个十分古怪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