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翻译与口译专业享誉世界,是世界三大顶级翻译学院之一。所以当这所翻译界的“哈佛”,计划在2027年关停的消息一出,顿时在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其中“人工智能(AI)‘杀死’翻译”是最大声的悲呼之一。虽然有校友辩驳,生源和经费不足才是关停学院的直接原因,不要乱和AI扯关系。但经费不足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公众对AI与翻译的联想,足以见得翻译行业面临时代挑战。
其实,这种挑战在机器翻译诞生和发展以来就存在,但机译在结合上下文与语境方面有硬伤,翻译员秉着对“信达雅”原则的追求,摸索出平衡技术与技能的道路,将机译置于工具地位。可各大AI横空出世,一时间打破这个平衡。AI以超强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为较短篇低语境文本翻译带来低成本选择。
兴许迅猛的技术浪潮裹挟而来的还有恐慌,公众对AI的判断容易极化,技术保守派对AI严防死守,激进派常高喊AI又一次大获全胜(kill the game,即以绝对实力赢得比赛的意思)。但回忆种种技术革新,我们无法也不应倒退回新技术诞生前,真实的人文温度和批判思辨,难以被AI取代。所以真正的挑战不是和AI比试身手,而是集个人、行业和社会之力实现转型、驾驭新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