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了元首会晤。双方似乎颇有默契地高举轻放,避免了对峙升级摊牌,并就一系列经贸与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达成若干共识与“降温”措施。这为中美关系在未来数月到一年内减少大规模对抗,提供了现实基础。双方高峰会晤的效果不错,以至于有些国际观察家感叹:若知如此,那为何不早点举行这样的峰会呢?那样至少可以避免双方关系过去半年的动荡和折腾。

可以预期,此次中美峰会的成果如果能有效得到执行落实,将为全球热点局势带来系列重大变化。这种高层直接对话带来的“政策即刻修正”有三个直接意义:一是抑制印太地区的急剧对抗风险,给区域国家提供更多外交回旋余地;二是把全球关注的注意力从中美对峙的“持续消耗”上抽离出来,转向其他未竟的重要事务;三是短期内缓和经济供应链与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因关税与制裁升级导致的连锁冲击。

必须强调的是,中美关系缓冲期实现的前提是双方认真履约,都能把峰会意向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监测的政策,例如关税调整、出口管控协定、互信机制重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