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往往被视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塔,可提供价值体系、伦理根基与超越性的安慰。在环保与永续发展的论述中,宗教的声音也开始占据较特殊的位置:它可以不以经济效益为衡量,也不受政治周期所限,而是以“受造界”(编按:指自然环境和所有生物)的整体福祉为出发点。
此外,在环保议题上,宗教也与科学、政策、社会实践有着不同维度的互动,在探索宗教伦理与环保伦理的关联性之际,一些宗教领袖正尝试在信仰的深处,孕育出富有创造力、开放性与平衡的生态观,以回应时代的需要。例如,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上,越来越多宗教领袖开始亲身介入气候议题;他们强调信仰并非远离现实的避风港,而是道德行动的催化剂。
在众多宗教传统中,天主教或许是近年最早系统化回应生态危机的群体之一。前任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发表通谕《愿祢受赞颂》(Laudato Si’),将关爱地球提升为信仰核心议题,主张“人类与万物相连”,并强调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灵性与道德的失衡。这部通谕不仅为天主教提供新的神学方向,也使宗教语言在全球气候政治中被严肃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