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乌节路和里峇峇利路之间的欧思礼山,可说是本地最早的洋房首选地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新加坡河开埠设立殖民地及港口不久后,欧洲人纷来开辟庄园收割香料果实,这一带早年为栽种豆蔻的垦殖园丘,从19世纪中开始,园主富商与士绅阶层陆续把豪宅盖在这座山周围,接着南来的华裔和印裔商人开始汇聚于此。
欧思礼山的陈年老宅最近再度引起大家热议。建于1898年的欧思礼路38号李光耀故居,经国家文物局的评估,认为具有重大历史与国家意义,建议列为国家古迹。
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前,在这座富欧式田园风味的热带浮脚楼住了约60年。他卸下开国首脑重任后当了多年的内阁资政。不过,同样位于欧思礼山脚的资政第,于1885年落成,起名则是在一个全然不同的政治与地域局势与背景下对“资政”这个词的理解。资政第是本地硕果仅存的传统潮州大厝建筑风格的完整四合院,原屋主是潮帮侨领、柔佛港主陈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