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一说源自古希腊著名将军,也是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详实记录雅典与斯巴达争霸战争闻名。“修昔底德陷阱”一说就出自该书。

他在书中认为,正是由于古雅典的迅速崛起,撼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威胁和反威胁催生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在长达30年的战争之后,双方都被毁灭。

他的论述给人一种印象: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即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必有一战。这一论述启发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艾利森对近现代史予以检视,发现在过去500年中,相似场景居然发生16次之多。最为要紧的是,其中12次是以战争收场。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于2012年至2013年在《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正式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立刻为许多西方学者所接受,并视为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