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言论版9月23日刊登黄贞祥的《当“疫苗致癌”成为政治谣言催化剂》一文,指出“错误医疗叙事如何在政治加特、名人光环与社群扩散下,侵蚀科学信任警示……当公共卫生与言论自由产生摩擦……我们应该思考:是谁该负责?又该如何止血?”说出当今个人、社会与国家面对的问题,媒体和社交媒体力量的影响,以及言论自由是否可以无线上岗。
2023年,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系教授丹·艾瑞里(Dan Ariely)出版著作《误信》(Misbelief,中译本有副标题:为什么理性的人会相信不理性的事),非常有系统、严谨和层次分明地分析人们为什么会相信某些假信息或错误信息,以及心理和行为上的过程与因素。
艾瑞里使用“错误信念”,作为阐述全书主题的概念。他描述错误信念是“一个扭曲的镜片,人们透过它来看待与理解世界,并且将自己的见闻描述给其他人听”。他认为,错误信念是一个过程,犹如会让人愈陷愈深的漏斗,一旦陷入后不能自拔。《误信》讨论信念是如何形成、如何被巩固,人们又如何为他们的信念辩护以及传播。他也提醒读者,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他们的信念疯狂地坚信不疑,以及必须了解甚至体谅这些导致产生信念的情感需求,以及心理与社会力量。正是这些需求与力量,引导我们相信我们最终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