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提起诉讼,并查扣高达150亿美元的比特币资产,震惊全球金融界,被誉为史上最大的加密资产没收案。更令人关注的是,案件不仅揭露一个跨国网络诈骗的庞大帝国,还牵扯到17家新加坡注册公司和多名新加坡公民,台北则成为洗钱的重要环节。这场金融风波揭示东亚在反洗钱合作中,存在诸多漏洞与不平衡之处。
作为全球金融和财富管理的中心,新加坡长期以来以资金流动的高效性和法治保障吸引国际投资。然而,从2023年令人震惊的30亿元洗钱案,到此次涉及150亿美元的陈志案,暴露新加坡在开放体制下的脆弱性:犯罪团伙通过空壳公司和家族理财办公室等途径,将黑钱合法化,并通过购买豪宅、名车等手段扰乱市场。
在这一事件后,新加坡政府迅速收紧家办的审批程序,加强对中介(如秘书服务和房地产中介)的监管,展现出零容忍的态度。然而,新加坡依然面临一场监管的平衡之战:在全球竞争家办红利的背景下,如何确保监管底线不被突破?国家发展部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主席徐芳达虽然指出“监管应与风险相称”,但陈志案的规模表明,风险已经不是“苍蝇”,而是“巨兽”。效率与安全之间的任何偏差,都可能引发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