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环境的动物,离开了原乡,随遇而安的会先找到快乐。禽鸟亦如是,融入新天地,干脆假装不识虫子不吃虫子,反正存活不为了主义。
下午,我坐在熟悉的印度摊位上放空自己,却遇上了吃咖喱的鸽子,不免就想起物与环境的问题。我对面的餐桌,一名男子吃得杯盘狼藉,他显然不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信徒。以自助餐的标准估量,他留剩的白饭与菜肴,可以开罚。我来兴趣的是,他一离座,五六只鸽子超音速战机似的飞降桌面补位,完全不顾礼仪,争先恐后贪婪地啄食起来,虽胃口奇佳,但吃相难看。
我心生好奇,面对白米饭和泡在浓稠咖喱汁里的菜肴,鸟群是否只吃谷粮?果然,群鸟熟练地挤在洁白的米饭周围,铆足劲落力啄食,片刻就狂风扫落叶把饭粒收拾干净,剩下一旁拌着咖喱汁的菜肴。我闪过的念头:鸟吃辣否?期待着它吃辣后漫画式的夸张反应。结果它们老神在在,一个个若无其事地埋头大快朵颐,没有谁经不起辣而狼狈逃离。正当它们狼吞虎咽之际,不识趣的服务生前来收拾,坏了它们用餐大计。鸟群像被驱逐的苍蝇,转了一圈又飞返现场,在地板上继续与环境角力。损友说,饥不择食呀,咖喱、酸辣汤、麻辣烫,鸟群都不介意,哪会在乎辣度?这都市生活太竞争,你不吃辣别人也不同情你。
在咖啡店或小贩中心啄食剩菜残羹,不是小鸟原本的生活常态。“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鸟族的传统主食是虫子。我小时候看工人割草,现场总是聚拢了众多八哥,趁工人替它“拨开云雾”之便,伴着草香,起劲地啄食草地里的天然食材,那是一场雀鸟的自然盛宴。当今工人除草的面积扩大许多,八哥却少来了,它们老早就转移了阵地,云集小贩中心和咖啡店,享受更多元的口味。这里的食物来自五湖四海,有素有荤,也有五谷杂粮。即便这些美味佳肴裹着健康风险,但吃与不吃都关乎命,实在不足挂齿。小鸟聚居山林时,捉虫打野食,饱食后鸣啼两声,Jajambo,说不出的快活。当郁郁苍苍的树林被人类华丽转身为钢骨水泥森林以后,雀鸟被迫放弃了传统,像乡人住进了摩登城市,搁下筷子,有模有样地持刀执叉吃起西餐来。此事不关是非,当非常态成了常态,你到煮炒摊觅食,十之八九,摊贩都主动给你送上刀叉,要碗要筷,得特别吩咐。
无法确定,群鸽吃咖喱是否快乐。我非鸟,焉知鸟之乐?它也许无奈,也许不。现代都市的残余食物太多元,对鸟而言,当铁树林覆盖了大片土地,食肆是它们新发现的食物供应地,虽然有悖初衷,仿佛出卖了自己的饮食文明,但为了认同新环境的公民权,也只好默默妥协。人是环境的动物,离开了原乡,随遇而安的会先找到快乐。禽鸟亦如是,融入新天地,干脆假装不识虫子不吃虫子,反正存活不为了主义。
为了一口粮,鸽子在城市里生活,和人类一样跟风随波逐流。犹如原本说着方言或华语的人们,移步到一个英语环境里过日子,最后半睡半醒之间,驾驭外来语的能力渐渐超越了母语,就不再顾虑血缘地缘的认同。选择淡忘,让时间去填平精神上曾经的坑坑洼洼,有时也很疗愈。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食物对鸟而言,等同钱财,缺它万万不可。生长在摩登都市的鸽子,为了度日,落草于小贩中心,惊觉这里粮草丰盛,也算是杀出一条血路。明知现代人烹调的食物里,杀机重重,充斥种种味精调味品,食用过量有秃头的疑虑,可是粮食可以保命,也就“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在都市食肆长期混生活的鸽子会秃头,无毛的鸽子立于鸟群之中,那“和平秃鹰”的怪模样真叫人“不忍卒睹”,有点像是易容的逃犯,形相猥琐,不再有象征和平的神圣尊容。生活是一系列无休止的妥协,觅食艰难啊,还在乎形象?不是吗?当下冠病疫情肆虐,禁止堂食的敕令下达后,我发现鸽儿们仍眷恋它的饮食江湖,在冷清的食肆周边徘徊等待。煎熬不过数周,它们多已形容枯槁,不再羽毛丰亮。原本无惧于人类的那种自信神态,也凋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