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的冠病疫情日趋严峻,长期的全面封锁导致许多人陷入债台高筑,三餐无以为继的困境,自杀率也跟着攀升。一名吉兰丹州的巫裔妇女在耳闻目睹许多人的惨况后,起了恻隐之心。她唯恐更多人会因此走上绝路,因此就在面簿上贴文,呼吁那些困坐愁城,走投无路,但又羞于启齿的人士在自家门口竖起白旗求助。由于白布是家中常见的物品,她因此想到以它做为求救的讯号。她的点子马上得到民间的热烈响应,也因此开启了所谓的“举白旗”自救运动。

对于那些宁可忍饥受饿也不愿寻求援助的人来说,“举白旗”是比较不损自尊和保留颜面的求助法,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肯将就接受别人的嗟来之食。支援者面对这样的求助者就要行善有道,不能光凭一颗善良的心就直接去登门拜访送物资。因为很多时候,不恰当的支援方式反而会导致“好心做坏事”的下场。一些马国网民意识到要顾及受助者的尊严和隐私,就纷纷在面簿转贴一则文字宣传,提醒人们以不拍照、不张扬,不让对方感到尴尬的方式提供援助,并呼吁大众尊重那些勇于求助的人。

善良之举,不仅仅是施予,更是尊重。行善者不仅要帮助他人解决困境,也要维护他们的尊严,这是许多行善者忽视的要点。本地的自愿组织“让希望活下去”的创始人潘迎芬就深谙尊重之道。她在施予援手之前会事先了解对方的需要才行动。她也从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施舍,在扶贫济困时,总不忘给受惠人留足体面。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允许我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