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基:大疫罩顶

19世纪的一部英国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人》,如今已成为世人的灾难启示录。(互联网)
19世纪的一部英国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人》,如今已成为世人的灾难启示录。(互联网)

字体大小:

作为读者,虽然没有身历其境,书中的人物,大多无力渺小,内容直逼人心,可以感同身受。时代使然,我们需要文学、文字的记录。

文学到底有什么大用?最明显的一点,它一直以文字,解读人类世界的生活、生命现象,旨在提供各种命运共同体的个案,表现跨越时代、民族、国家、语言的局限,普天之下,相濡以沫。尤其在天灾、人祸的大时代中,集合能量,归整步伐,向上向善提振,齐步向前的大量书写。

如今惊天大疫罩顶,人人自危,眼看人类和病魔的一场空前对决,战情激烈,生死拉锯。近年来,有关灾难题材的书写,明显有所增加。配合灾厄时局,表现当下,从而体现危机意识,甚至出现“末世灾难小说”(Apocalyptic fiction ,亦译启示录小说)。

回看二战后,曾经出现了一波描写核战争的灾难文学。原子弹的出现,令人感到万分恐惧,担心科技无节制发展,最终会导致人类灭亡。然后越战爆发,更是加深了美国的末世色彩。有一部电影,就是以此为题。

近年大兴恐怖袭击的内容。故事地点出现在阿拉伯国家和英美德法各国的都市和行政中心,九一一是类似事件和小说的高峰。

小说的内容,除了标点符号和段落留白,刻画灾难场景、人心人性,满纸痛苦和焦虑。也许不像战争小说那样血肉纷飞,废墟处处,作为读者,虽然没有身历其境,书中的人物,大多无力渺小,内容直逼人心,可以感同身受。时代使然,我们需要文学、文字的记录。这是一种使命和职责,各方期待。

据了解,描写人类惨遭自然天灾人祸威胁、危害的作品,和过去相比,明显有所增加。尤其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灾难灾情,其发展势头触及天灾人祸、恐怖袭击等内容。末世灾难文学之所以流行,可见全人类都笼罩在可能遇难的巨大阴影下,大我如此,个人的祸福休咎和是非黑白,好像就变得渺小和微不足道。这是人情之常。

过去十多年来,灾难题材的各类作品,足以成宗立派,发展势头,已成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互联网,甚至出现不少指导如何创作类似题材的范儿。无不鼓励,大家多写,写好类似题材,据报道,就在中国的《新幻界》电子杂志,也相应举办了“世界末日幻想小说征文大赛”。

背一下书,近代的末世灾难小说,一般认为始于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她具有短篇作家、剧作家、随笔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几重身份,她也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夫人。先生是著名诗人,妻子的成就,恐怕还高一筹。

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在论述灾难文学时,一定会把她当成一代宗师。作品就是那部《最后那个人》(The Last Man)。而她的另一部作品《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亦译为《弗兰肯斯坦》),却是西方文学中首部科学幻想小说。

此外,《最后》也是一部出色的瘟疫小说。当年却叫好不叫座,出版后一直压在箱底,默默无闻很久,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云开见月,引起广泛重视。如今更成为世界的启示录,对于英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小说主题是,弥天盖地的超级瘟疫来袭,灾情如何逐渐毁灭,蚕食世界,最后只剩叙述者一人幸存。

举世恢恢,生灵涂炭,他是唯一的见证人、知情者。小说强力体现,人类的存在:是如何的悲怀壮烈和百年孤独。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