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的差别,都是自我分别所呈现的…”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有这么一句词:“莫听穿林打叶,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首词出自《定风波》,是北宋苏轼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虽少年得志,一生政治命运却极其坎坷,在没有任何实质性错误的情况下,两度被贬,多次外放,是当朝唯一被流放异域的官员,按宋朝律法,这个贬罚程度仅次于砍头。

但他受佛家“平常心是道”的影响,在屡次的挫折面前懂得面对、始终泰然。他不仅不逃避现实,还享受挫折随之而来的逆境,把生活过得很有滋味:躬耕农舍,品味美食,吟诗作画,游山玩水,非常快活!

意志

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难以应对人生中的种种磨难。生活修行也好,成就人生也罢,我们始终都要从困境里挣脱出来。我们并不一定总是能做成大事,也不一定总能成为翘楚,但是我们有两只可以跋山涉水的脚,有一双可以抓住树枝的手。行路虽难,但只要相信自己的毅力、有决心,明白因缘和合的道理,我们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晴天。

懂得尊重因缘的人,他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因为他知道世间的因缘是无常的,怎么还会忍心去破坏它,让无常提早到来呢?所以“依止因缘”之余,更要懂得“无有坚实”的道理,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灭,因缘有生有灭,我们所处的逆境,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形象

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好坏,差别都是自我分别所呈现的。面对外境应有自己的主张,不可随意为之牵动,受到扰攘。尤其要积极地肯定自己,怀着“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的决心,那么尽管环境如何转变,尽管人家骂我、唾我、污我,也能不受束缚。

人生当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有为法”。比方说,金钱赚了会花,感情来了又去,衣服穿了会旧,好好坏坏,无有定数。生活在“有为法”里,我们感觉到不真实、不究竟,心就常常随之起伏,不得安宁。

一旦懂得“有为法”不究竟,便能找到自己的“无为法”:树立自己的形象,不被外境随便动摇,表现自己的慈悲和道德,将自己的为人与种种设想地仔细,那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