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缘:肉非肉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人类是恒温动物,所以需要不断进食,从体外摄取能量以保持温度。体温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能,真没用。反观非恒温(冷血)动物如蛇虫蜥蜴就可以晒晒太阳提高体温,或者以冬眠、夏蛰来减低新陈代谢。

从人类牙齿结构的演变看来,我们有能切断植物纤维的门牙,有能撕咬肉类的犬齿以及能够磨研硬谷物的臼齿,所以基本上是杂食动物。不过基于某些原因,例如宗教信仰,或者健康考量,也或者味道的喜好,有些人不吃肉。最近却是为了环保而不吃肉,因为据说饲养动物(尤其是“红肉”动物)排放的有害气体特别多,危害了大自然。于是乎替代动物肉的“非肉”也因此有了市场。

不是肉的“斋肉”(素肉)在中华料理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远在宋朝就已有了纪录,斋肉的基本材料是“面筋”和“豆腐皮”。面筋从麦粉里提取,是不溶于水的麦麸,经过处理使它产生适当的嚼劲,再加入调味料和色素等,就可以弄成像肉的食材了。把薄的面筋或豆腐皮调味后叠起来炸脆,就是素食摊卖的“斋鹅”。不知道斋鹅从何得其名,因为不论是卖相还是味道,怎样都不像鹅肉,但好吃最重要。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