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的过去,要去它的博物馆。那么要了解一座城市的今天,就一定要去它的集市。在东南亚一带,集市又被称作巴刹,源自马来语Pasar,与波斯语“巴扎”(bazaar)似是同源。

新加坡的巴刹分湿巴刹和干巴刹,一般处于社区的中心位置。各色货品都有固定摊位又各自成区,既方便顾客采购也易于管理。巴刹里还有各种便民铺子,很多日常疑难杂症都可以在这里解决。

一日之计在巴刹。巴刹不光是一个采买的地方,更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1990年代的新加坡超市还没有那么普遍,人们的一日三餐基本就靠去巴刹采购食材。有些老人家在巴刹的寒暄和交流,可能是他们一天中说最多话的时候。对他们而言,巴刹是社交场所,也是生活寄托,这造就了巴刹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去巴刹永远是去生活,无论你是热爱生活还是凑合了事,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一介平民,到了巴刹,都是提着一条鱼,拎了一把菜的普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