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张爱玲、周璇的百年诞辰,嬿青私房菜举办了“张爱玲下午茶”“周璇之夜迎新晚宴”活动,今年又推出“东坡宴”——纪念苏东坡(1037-1101)逝世920周年。嬿青开餐馆,不忘情怀,她用文艺延伸美食的“味外之味”,把餐馆化为文艺沙龙,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味。

今年选择苏东坡这个人物,再恰当不过了。苏东坡一生,时乖命蹇,颠沛流离。1079年的“乌台诗案”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这一年苏东坡42岁,接下来,生命最后的22年他基本上就在不断的迁徙流放中度过,直到64岁去世。中国历史上喜爱美食的文人,不计其数,有些甚至是职业美食家,譬如袁枚。但苏东坡不同,苏东坡爱好美食,不是士大夫精致生活的象征,也不是追求稀罕的口腹之欲。美食和诗,都是苏东坡的救赎,是他乐观精神的体现。他靠文学与美食的支撑,将后半生过得有滋有味,美食对于苏东坡,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他的双重滋养。

疫情期间,我们需要苏东坡的乐观精神。余光中在一次访谈中说过(大意如此):“如果要找一位古代文人一起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太自我;也不要找杜甫,他总是愁眉苦脸;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确实,苏东坡是一个能让清贫枯燥的生活变得丰腴有趣的人。他把自己的被贬生涯当作乐呵呵的寻味之旅:东坡肉、东坡河豚、生蚝、东坡豆腐、东坡元修菜、东坡藕、东坡茄子、东坡饼、豆粥、荔枝……他一路探索,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