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准备过冬

气温零下四五度,积雪五六公分,对生于此地的人真不值一提。(余云摄)
气温零下四五度,积雪五六公分,对生于此地的人真不值一提。(余云摄)

字体大小:

初雪降临,冬天真的来了,人类滋味难言的2021也转眼到了尽头。

七月中启程前就打算好的,今年要在多伦多体验一个完整的冬天。

理论上说,加拿大的冬季,从11月开始至次年3月末。但东部一些居民,9月就开始准备过冬了。枫叶还在兀自燃烧,你还没从秋色里走出,当地人已在预备冬眠。10月初全家作圣诞前的最后旅行,三小时车程外的安省小镇佩斯利,一家冰淇淋店门上9月就贴了告示:本店已关闭,明年5月开门迎客。几年前的9月中第一次拜访爱丽丝·门罗家乡温厄姆的北休伦博物馆,想看里面的“门罗角”,吃了闭门羹。次年9月1日又去,正赶上最后一个开放日。也是9月,在最东部的纽芬兰岛上村庄,我们砰砰地敲博物馆大门,一个男人有点不耐烦地开门说:都关啦,明年春天再来!

晚上8点多还夕照满天的暖亮黄昏倏忽已去,11月7日,加拿大冬令时开始实行,手表拨慢一小时,让大人小孩不必摸黑上班上学。可是还没见到雪,下雪,才是漫长冬季的必要开幕仪式。

想起新疆“阿勒泰精灵”李娟惊艳文坛的处女作叫《九篇雪》。近日我又读过那篇生动之极的《09年的冬天》。等雪的日子翻出她的《冬牧场》,中国仅有零距离记录哈萨克牧民冬季转场生活的长篇非虚构。

2010年严冬,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进入阿勒泰南部荒野,在贫瘠沙漠里度过无比艰辛的五个月。为了御寒,“在临行前的最后两天里,我频频深入阿克哈拉公路南面的荒野中,顶风走很远,把所有行头一一试了一遍,以实际效果敲定了最终方案——下身从里到外依次是:棉毛裤、保暖绒裤、驼毛棉裤、夹棉的不透气的棉罩裤、羊毛皮裤。上身依次是:棉毛衣、薄毛衣、厚毛衣、棉坎肩、羽绒外套、羊皮大衣。再加上皮帽子、脖套、围巾、口罩。”

她的复杂行装后来几经考验,书里写得精彩。加东的多伦多虽然不像北部地区位于北极圈内,亦已地处寒带。不在野外生活无需那么多行头,御寒装备仍不可少。这次从新加坡转欧洲到多伦多,以前初冬返沪留在那里的衣物都没带上,只能重新采购。

雪地靴是肯定少不了的,羽绒衣,我没买“大鹅”。号称“御寒神器”,加拿大鹅进军中国时盛况一时,如今却陷入泥淖举步维艰。通货膨胀,鹅也更矜贵,本地新闻里有人抱怨,往年600加币(约644新元)能买一件羽绒服,今年只能买一件背心。其实上次我也没选这头名鹅,除了觉得不值,还为了避险:价格高昂的“鹅”因转售市场好,成了节日前劫匪打抢目标之一,曾有女生夜间返家,被洗劫钱包手机后还听命卸“鹅”,利器下无奈脱衣冻得发抖,待劫匪远去才跑向邻近民居求救。

棉毛衫裤要加厚发热的,厚毛线帽须能护耳,颈套手套都不可缺,虽然多数时间待在暖气充足的室内,偶尔外出,要对付的是最低零下30度的酷寒。

食物不必担心,不会像那年李娟,大门封门“实在没菜吃了”,一个发芽土豆也切丝炒了,在院子里到处挖继父中风前埋下的萝卜一无所获,最后整整两个月,靠四颗蒜60个瓣蒜吃了60份凉皮。这里超市网购食材当天一定送到,外卖更是出人意料发达,半夜海底捞也不是问题。精神食粮,有冬天的小说,冬天的诗歌,冬天的电影,冬天的绝望和希望,残酷和温柔……悄寂冬日更适合静思,可以读难啃的大部头经典?

一切准备就绪,雪却姗姗来迟。天气预报也不准了,今天说明天,明天雪仍不知躲在哪里。有人说气候变暖,去年就是到了圣诞雪还没下。就在失去耐心好奇,放弃了期待时,11月28日早晨,一觉醒来拉起窗帘,被眼前无处不在的白惊到了。据说初雪是最白的,那种白带着光,把天地照得豁亮,远近的屋顶、院子、小路、车子、电线……都被茫茫的雪覆盖,落叶褪尽的老树披雪挺立,苍劲枝杈忽然有了别样风姿。

门前这幅“画”里,勤快的邻居已开始清扫自家车道,白人和韩裔男子在树下交谈。气温零下四五度,积雪五六公分,对生于此地的他们真不值一提。我全副武装只露出两只眼睛,急促又小心地走下台阶,在洁净的新雪上踏出一行脚印,从雪地里“拔”出只露“小荷尖尖”的报纸——套了蓝色透明塑胶袋,每天准时送到的中文报,是整条小街的唯一。这一“拔”就连续拔了三天——日里六角形的雪片在阳光下似有若无地飘,时断时续,夜间则密集无声绵绵坠落,直下了三晚才停。

初雪降临,冬天真的来了,人类滋味难言的2021也转眼到了尽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